突围电视剧的评价 解析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突围电视剧的评价 解析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供大家参考。

突围电视剧的评价 解析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

解析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引言……………………………………………………………………………………………

1 一、90年代以来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

2 (一)女性角色的影响力………………………………………………………………………2 (二)女性角色的分类…………………………………………………………………………2 (1)1990年初的

传统女人……………………………………………………………………3(2)改革风潮下

事业成功的女强人…………………………………………………………3(3)90后期女

性白领…………………………………………………………………………3(4)时尚女青年………………………………………………………………………………4 (三)女性角

色的代表特征……………………………………………………………………4 (1)解

放以来的高度男性化…………………………………………………………………4(2)商

业化,女色成为商品…………………………………………………………………4(3)非“家庭情感女性”形象………………………………………………………………5二、艰

难的突围——电视剧女性形象两种叙事形态.............................................5 (一)围困式 (5)

(二)突围式 (6)

(1)社会突围 (6)

(2)情感突围 (6)

(3)文化突围 (7)

三、女性形象叙事形态的变革 (7)

(一)变革的必然性 (8)

(二)变革的艰难性 (8)

(三)变革的趋势 (8)

结束语 (10)

致谢 (10)

the 1990s teleplays has gone with two models: besiegement and breakthrough. They are either besieged by the “family”or “feelings”; th ey try to break through socially, emotionally and culturally.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feminism, the late 1990s women problems’being re-rais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more women in teleplays. And the role women can be further shaped and have yet to be Tanxi, such as the inverted male culture of coexistence and diversity.

Key words: Feminism;Female Awareness;Media Culture

电视剧作为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消费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及社会“神话功能”。不过,在电视剧的叙事中充斥着种种女性的刻板印象及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因此在电视剧叙事中积极倡导一种女性主义叙事批评,揭示存在于文本内外隐含的男权话语及“符号暴力”,是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议题。[1]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谈起,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塑造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90年代初以来,随着电视剧制作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对电视剧审美和娱乐功能的更加注重,电视剧的女性人物塑造逐渐克服了以前符号化、空洞化的倾向。90年代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越来越走向丰满与成熟,女性意识的开掘也不断深化,整体上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到本真的变化轨迹。进入21世纪之后,知识女性在荧屏上大量涌现出来,自强、自立的新女性们拥有了独立意识、追求经济自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然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男权的阴影一直困扰着女性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影视作品中的男权问题非但没有消除反而隐藏的更深,更不容易被受众们意识到。中国女性在一个历史性的怪圈中徘徊,并越来越趋同于男性的霸权。大众传媒有责任建立正确的两性关系格局,从而指引受众正确的面对女性被写的命运、丧失权利的现实。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于男女两性来说应注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同时男性应自觉的协助女性推翻性别不平等现象,从而各尽所能创建一个平权、祥和的社会。

一、90年代以来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

随着1990年代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的诞生,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始成为提升电视剧收视率的亮点和引人思考的社会热点。此后,女性的地位、发展、命运、精神、观

念等问题越来越成为电视剧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如《情满珠江》、《公关小姐》、《外来妹》、《趟过男人河的女人》、《风雨丽人》、《牵手》、《梦醒五棵柳》、《东边日出西边雨》、《大明宫词》等优秀剧作。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走向丰满与成熟,不仅是指叙事表层的形态繁多,更重要的是女性意识的不断深化。关于女性的视像描述可以粗略概括为这样一种演变流程:从1990年初的传统女人,到1993年前后改革风潮下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再到1995年前后重塑自我的白领丽人,最后是90年代末女性视角下女性本真的初步还原。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整个时代的文化镜像与精神缩影。这些形象又以四部电视剧为代表:1990年的《渴望》,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1995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2000年的《大明宫词》。“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中,存在的不仅是利用女性形象、重新规范理想女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重新构造社会秩序的过程。”[2]通过对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梳理,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符号与其所传达的时代信息。

(一)女性角色的影响力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有着极强的宣传教化功能与极为广泛的影响力。电视剧的女性叙事如何不再是商业的筹码,如何摆脱男权意识形态的困扰,如何真正传播女性自我的真实声音和真实图像?这些问题显然超出了电视剧本身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的女性形象叙事承担着远远大于它自身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女性解放这场“最漫长的革命”中的重要的建设性因素,电视剧的女性形象叙事任重而道远。

进入21 世纪之后,知识女性在荧屏上大量涌现出来,自强、自立的新女性们拥有了独立意识、追求经济自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男权的阴影一直困扰着女性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影视作品中的男权问题非但没有消除反而隐藏的更深,更不容易被受众们意识到。中国女性在一个历史性的怪圈中徘徊,并越来越趋同于男性的霸权。大众传媒有责任建立正确的两性关系格局,从而指引受众正确的面对女性被写的命运、丧失权利的现实。

对于女性自身来说,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加快两性平等最为有利的先决条件。女性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确立一个角色定位,但这必须由自己完成。以他人为镜子,照出来的样子不免会被放大、缩小、甚至变形。而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作为一个集团的组成部分,应该有着自己的声音和亲自打量世界的目光。这就需要依靠传媒的力量,正确的引导大众的意识形态,从而创造一个女性所追求的平等的社会大环境。正像波伏娃说过的那样,我们不是认为只要女人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就可以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只有在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新型女人”才可能出现。

(二)女性角色的分类

1.1990年初的传统女人

早年间那部风靡一时的《渴望》,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就是刘慧芳了,她身上几乎承载了儒家文化所认同的所有女性优秀特质:坚韧、忍耐、沉默、付出……当然,对刘慧芳这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的探讨是个很大的话题,不能简单的以“好”、“坏”来定论,但不管怎么说,其中所闪现的儒家文化的影子是断然不能视而不见的。时至今日,这种女性形象在我们的荧幕上依然广泛存在,像近来收视颇高的《徽娘宛心》几乎就是这种形象的民国翻版,看着宛心的痛苦境域,不免让人联想到琼瑶的那部《鬼丈夫》。虽然时过境迁,但剧中的苦情女性形象却是似曾相识。[3]

2.改革风潮下事业成功的女强人

很显然,这些生气勃勃、积极进取的女人构成了90后电视剧中的新的景观。由于她们的不懈努力,荧屏上女性形象所显露出来的性别特征,不仅与传统妇德按照封建伦

推荐访问:剧中 塑造 解析 解析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