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整数包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2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

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平均值。

10、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

(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

(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

(2)作角已知角

(3)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4)作角的平分线

(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

(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3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十三、平方差公式

1、(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2、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a+b)?(a—b)的形式,然后看a2与b2是否容易计算。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4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个顶点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

注意:

(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1)三角形的中线(在中文中,中有中间的意思而在这里就是边上的中线)

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①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

②BD=DC=1/2 BC

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

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注:这点叫重心:当我们用一条线穿过重心的时候,三角形不会乱晃)

③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①AD是△ABC的∠BAC的平分线。

②∠1=∠2=∠BAC.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注:这一点角三角形的内心。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③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①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

②AD⊥BC于D

③∠ADB=∠ADC=90°。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垂心)

③由于三角形有三条高线,所以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就有三种(因为高底不一样)

4.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数学加法心算技巧

1、分裂再凑整数加法;

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么就是8+2+3=10;

2、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

3、变整数再减去

比如,26+18=44,把“18”变成“20-2”,那么就是26+20-2=44;

4、比如;387+983=1370,把“983”变成“1000-17”,那么就是387+1000-17=1370;

5、错位数相加

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

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6合拼

72+27=99;这样算:7+2得9;2+7得9;两9合拼

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

52+25=77;这样算:5+2得7;2+5得7;两7合拼

6、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十位的;

78+87=165;这样算:7+8=15,再把“15”两个数字“1”和“5”相加得6,把这个“6”放在“15”的中间,得出“165”;

67+76=143,这样算:6+7=13,再把“13”两个数字“1”和“3”相加得4,把这个“4”放在“13”的中间,得出“143”;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视频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到9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2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沪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