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精选推荐】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产业内涵和发展形势(―)产业内涵化工行业分为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其中,基础化工包含化肥、农药、氯碱、有机品、无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供大家参考。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产业内涵和发展形势

  (―)产业内涵

  化工行业分为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其中,基础化工包含化肥、农药、氯碱、有机品、无机品、精细与专用化学

  品、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等。

  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经过长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传统化工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技术壁

  垒较低的纯碱、烧碱、氮肥、尿素、糅料、颜料、通用塑料橡胶等通

  用型产品国内市场饱和,逐步向国外输出;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种塑料、橡胶以及细分领域的精细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逐年

  升高。我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国,石化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国产化工产品成本直接受国际价格影响。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原材

  料成本上涨和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形势下,传统化工产业必然向低

  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转型。以发展精细

  化、专用化、绿色化高性能产品为方向的新型化工产业应运而生。相

  比传统化工领域,新型化工以生产精细化学品为主,生产工艺更复杂,开发难度更大,产业链条更长,对新兴发展国家有较大难度的技术壁

  垒,长期来看市场竞争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市

  场对各种新产品需求将不断涌现,新型化工产业前景良好。

  (二)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由初、中级阶段向精细化工阶段过渡

  时期,传统大宗通用级产品占比将逐渐下降,高端产品将陆续实现突

  破。其中,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染料、颜料、助剂、农药及其制剂、涂料及其配套原料、染料和农药的配套中间体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部分产品向外大量出口;新领域精细化工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处理、造纸、皮革、油田等专用化

  学品整体市场自给率已经达到80%以上。“十三五”期间,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

  料等化工新材料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o氟硅树脂、热塑性

  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超过了

  60%。2020年,我国化工新材

  料产品产值约0.8万亿元,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与此同时,部分

  新材料上游关键配套原料为制约瓶颈,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

  断抬头、高技术产品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形势下,化工新材料短

  板很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必须加快提升保障能

  力。

  未来5~10年是我国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时期,我国

  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结构性转变。国内化石能源

  消费占比将会逐渐降低,可再生新能源风头正起;在政策引导和消费

  驱动作用下,化工新材料需求强劲,可降解材料、低碳新材料有望出

  现十年左右的蓬勃发展期,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燃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型膜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消费量将

  大幅提高;传统的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等传统高耗能领域将

  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二、新型化工产业现状

  (-)产业基础

  现有省级化工产业园区,新型化工产业已成为六大支柱产业之

  0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三五”以来,全市培育和招引了新型化工

  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库新型化工产业企业150家,占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8家、亿

  元以上48家;实现产值419.6亿元,较“十二五”末(244.8亿元)增

  长71.4%,较上年同比增长22.1%,增速居六大支柱产业第2位;

  产值分别占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6.9%.12.9%,居六大支柱产业第3位;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同比增长

  22.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4.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为12.6%o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化工行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2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高端人才鼎力支撑

  的技术创新体系。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开展“双招双引”行动,坚持高位推动,着力

  引进一批龙头型、高成长性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圣泉生物质精炼

  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26亿元的泉盛化工年产3万吨多聚甲醛、5万吨三聚氟胺、2×20万吨双氧水项目,15.75亿元的三棵树涂料二

  期项目,15亿元的衡光新材料年产20万吨水性涂料乳液、10万吨

  水性工业漆数脂项目,12.6亿元的嘉宝莉年产50万吨厚浆涂料、乳

  胶漆、多彩漆、干粉涂料项目,10.8亿元的天大石化年产30万吨聚

  丙烯项目等在建、谋划及储备重大项目超50个,总投资约350亿元。

  (二)发展短板

  当前,新型化工产业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推进工业强市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但仍存在不少

  问题和短板。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现阶段,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传统精细

  化工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偏大,高端电子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特种

  橡胶、高性能聚烯燃树脂、高强度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等国内紧缺化

  工材料供给不足,一些初级形态塑料加工,低水平、低附加值橡塑制

  品生产已经市场饱和,作坊式涂料厂盲目扩产、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2.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前端以大宗原料生

  产为主,产业链中后端以承接地区化工产能转移为主,本土科研能力

  和技术创新能力与新型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创新型人

  才和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原创性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供给不足,氯碱化工、煤化工等领域新材料研发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3.产业协同有待加强。全市化工企业所属行业门类涵盖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

  造、合成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多个门类,在地域分布上产业

  关联度不高、互补性较差,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一盘棋统筹推进新

  型化工产业难度较大。

  4.园区管理亟需提高。新型化工产业园区化、集聚化、一体化

  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管理机构不健全。园区基本由所

  在开发区管委会代为管理,缺乏相关专业专职人员,安全管理基础较

  为薄弱,管理机构不健全也不利“双招双引”。另一方面,发展空间受

  限。全市化工园区在统一规划布局、高标准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快推进

  步伐,公用工程和安全、环保配套设施建设与新型化工高质量发展要

  求尚有一定差距。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

  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发展新变革。当前,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潜力

  大、回旋余地广,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不断开拓的国外市场,且

  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生产规模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

  列,具有应变破局、开辟新局的基础和能力,呈现长期稳中向的好趋

  势。

  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共

  建、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将在叠加释放,尤其是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一体化

  发展的深入推进,“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交通优势、空间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为加快推进新型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升级、做大做强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新基建与新技术带来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

  加大新基建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持续拉动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基础化工原料、涂料、橡塑制品的国内市场,各行业特

  别是新兴产业对新型化工产品的巨大依赖,将成为新型化工产业发展

  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

  技术迅猛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加速新型化工产业数字化转

  型,为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同时,新型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加快补短链,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一些制高点技术将获得突破,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挑战

  产业发展存在内部矛盾。“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同样面临

  诸多困难和挑战。“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我国化

  工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传统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品淘汰,过

  剩产品减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能匹

  配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另外,行业发展的不少关键技术短期内难以攻

  克,经济效益下滑给带来的巨大考验,以及“谈化色变”状况日益加剧

  等制约因素使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我市实际,以更广阔的行业视角推动新型

  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化工改造升级,努力实现产品由原料

  型向材料型延伸,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延

  伸,逐步提升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

  四、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围绕新型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电子化学品、绿色涂

  料、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

  思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安全发展和要素优化

  配置,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上下游关联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打

  造从基础化工原料到新型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完整

  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拉长、加粗,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

  量和综合竞争力,为全省新型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技术制高点,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

  新力度,积极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

  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上下游衔接关系,完善优化产业链条,提升

  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循环和梯级使用,切实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效率。

  坚持集聚发展。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培育新型

  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推动新型化工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高端化发展。坚持发展高端产品的产业定位,按照“重质轻

  量”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提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压缩通用型产品的产能,淘

  汰落后产能。

  (三)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稳步增长。新型化工技术装备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业化学品实现快速增长。力争至2025年,我市

  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总量规模力争进入全省前

  三。

  ——创新攻关能力提升。高水平培育一批新型化工实验室、高水

  平新型研发机构、各类创新(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电子化

  学品、绿色涂料、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领域分别争创1家以上国家

  级创新载体,新增20家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建1家以上省实验室、15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工程)

  中心,力争取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8%——高端产品优势显现。光刻胶、特种电子气体、高纯超净试剂、新能源电池、高性能橡胶等电子化学品细分领域基本完成从基础通用

  化工材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型,相关材料产业加速产业化发展,绿

  色涂料实现水性涂料、无溶剂、高固分涂料等绿色涂料成为行业主流,高性能合成材料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产业链条趋于完整。到2025年,通过“专精特新”和单项冠

  军培育行动,培育6家以上上市企业,引进培育3家以上国内行业前

  10强企业作为主导产业生态的“链主”式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从基础化工原

  料、化工新材料到高端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

  ——碳排目标稳步落实。稳步推进碳达峰各项工作,重点耗能产

  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

  耗强度,及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持续下

  降,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要求,确保碳达峰目标任务稳步实现。

  五、重点领域

  (-)电子化学品

  1.市场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与分工重构的核心区域,其

  战略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的化工新材料

  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印制线路板信息记录、新型显示等

  细分领域。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化工新材料技术难度大,同时产品

  更新换代快,目前国内自给率较低。未来的重点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

  配套的显示材料、光学材料、高纯试剂、高纯特种气体、封装材料、触摸屏等功能性化工材料的升级,以满足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推动国产材料的高端化

  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用化工新材料生产供应能力迅

  速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新型显示用

  光刻胶、高感度光引发剂、新型液晶材料等一批供应短板产品缺口较

  大。随着国家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面临重要的机遇期,这为相关材料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5500亿兀左右。

  2.发展思路

  围绕省和地区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印制电路板、新能源电池

  等重点领域,提升电子化学品产业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

  用,聚焦薄弱环节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壮大发展“基础化工原料——

  光刻胶、高纯超净试剂、特种气体”产业链,积极拓展电子化学品产

  品体系,培育发展半导体封装材料,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

  等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能源电池用高端新型材料,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有区域竞争

  力的百亿级产业群。

  3.主攻方向

  (1)光刻胶。发展功能单体、功能树脂、光敏剂等光刻胶材料,加快可适配6英寸硅片的g线∕i线光刻胶产业化。重点招引光刻胶行

  业知名企业,推动产业整体向印刷电路板光刻胶、液晶显示器光刻胶

  领域延伸。支持本地企业与下游企业形成跨区域合作,以市场为导向

  开展研发。大力发展193nm光致蚀刻剂、电子束光致刻蚀剂等满足

  大尺寸(≥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和平板显示行业配套用高精度刻

  蚀产品。印刷电路板加工处理用干膜抗蚀剂、液态感光成像阻焊剂等。

  (2)高纯试剂。围绕半导体、平板显示、LED、光伏太阳能电

  池等电子信息产品的清洗、蚀刻等工艺环节,以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

  率、电性能、可靠性为目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BV—IV级(相当

  于国际SEMI标准C8水平)及以上级别的超净高纯试剂、高世代平

  板显示工艺用高纯试剂。

  (3)电子特气。围绕电子行业、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汽车

  导航等行业需求,重点发展高纯硅烷、高纯磷烷、高纯碑烷、高纯氯、高纯氯化氢、高纯澳化氢等高纯度、高稳定性、安全环保、低成本电

  子特气。

  (4)新型显示用化学品。积极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发展

  TFT—LCD用高档薄膜液晶混晶、高世代(6代及以上)玻璃基板,偏光片及偏光片用PVA(聚乙烯醇)、TAC(三聚氟酸三烯丙酯)

  等基础材料;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导光板等光学膜材料和彩色

  滤光片。

  (5)新能源电池用化学品。以服务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用高端电子浆料;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用新一代含氟质

  子交换膜。

  (二)新能源用化学品

  1.市场前景

  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用化学品主要

  包括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具有能量储存和转换功能的功能材料。目前,新能源领域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等信息

  电子终端产品、电动车和电力储存领域,服务于信息产业,更是交通

  能源变革和电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持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我国新

  能源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被列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可再生能源中

  长期发展规划》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是新

  能源储能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和中低银三

  元正极材料技术及产品已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应用,高银多元材料与

  国外技术仍有差距;电解液方面,碳酸酯类溶剂和六氟磷酸锂已实现

  国产化,但部分功能添加剂的设计和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

  现象;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方面,生产隔膜的原料和核心装备目前仍

  依赖进口;催化剂方面,开发低伯或非钳的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氧还

  原反应(ORR)催化剂一直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研

  究重点;扩散层方面,商业化的碳纸或碳布主要由日本东丽(Toray)、德国西格里(SGL)等企业垄断,国内亟需开发自主可控的扩散层产

  品。

  2.发展思路

  以化工园区为重点,聚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充电桩和pack、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生产等产业链上下游重

  点环节,支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技术攻关,完善锂离子

  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测试、应用验证和分析平台建设,支撑锂离子电

  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持续支持新型电池体系的创新基础

  与技术研究,发展更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低成本电池技术;推进产

  业升级(如发展先进装备、强化先进控制与推行先进管理)与产品升

  级,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下,保持国内市场高速发展;促进

  超大规模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

  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培养,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造锂聚合物电池、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区。

  3.主攻方向

  (1)电池正负极材料。重点发展高银低钻或无钻三元正极材料、高压银锦尖晶石正极材料、富锂锦基正极材料、碳/合金等高容量负

  极材料,正极材料企业重点引进企业,负极材料重点引进企业。

  (2)电解液。发展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氟化亚磷酸盐/磷酸盐等阻燃电解液,研制耐高压隔膜和电解液。重点引进企业。

  (3)隔膜。发展陶瓷涂层隔膜等高安全性隔膜,重点引进企业。

  (4)动力电池。发展基于三元/高压/富锂正极材料和高容量碳/合金负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单体电池,发展基于模型的极片/电池设

  计技术,提高电池功率和环境适应性。开发高安全性隔膜、电解质和

  高稳定低电阻电极/电解质界面技术,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功率

  密度、寿命、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等。

  (5)燃料电池。重点突破低伯燃料电池技术、超薄酸性离子交

  换膜技术、高性能碳纸制备技术、廉价金属双极板技术以及高性能长

  寿命膜电极制备技术。从基础材料出发,不断提高伯有效利用率,降

  低伯载量。

  (三)绿色涂料

  1.市场前景

  涂料工业是建筑和工业领域的配套工业,按照用途分为建筑涂

  料、工业涂料和特种(功能性)涂料三大类。当今世界涂料正朝着水

  性化、粉末化、无溶剂化、高固体化和辐射固化等低污染、无公害的方向发展。一是水性涂料。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性涂料

  的新产品开发,因而水性涂料有望成为未来涂料的主力军。目前水性

  涂料占世界涂料总量的三成以上。工业发达国水性涂料在总涂料用量

  中的占比较高,其中在建筑领域,水性涂料占比70%?90%;在工

  业领域用量最大的汽车涂料中,底漆水性化已达92%;在特种涂料

  领域,由于转相乳化、接技共聚和高分子共混等技术进步,水性涂料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汽车修补涂料、防腐蚀涂料和道路标志涂料等

  方面发展。二是粉末涂料及其它无溶剂型、高固体分涂料。近年来,粉末涂料朝着薄膜化、低温固化和快速换色技术方向的发展,可用于

  金属制作、家电、建筑、汽车、特种钢筋及管道、木制品、无机器材、卷材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无溶剂涂料在重防腐涂料、船舶涂料等

  领域一直被视为极重要的发展方向;以高分子量、低粘度的聚酯、聚

  氨酯等树枝状聚合物为主成分的高固体涂料,是汽车、船舶、集装箱、重防腐、钻井平台和木器等重要涂料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三是其它

  功能性涂料。随着军事民用领域迅猛发展,绿色环保高性能涂料需求

推荐访问: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产业 化工